想要更好地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与盆底相关的各大问题的来龙去脉。只有掌握盆底基本知识,才能更好的应对盆底疾病。

小编们呕心沥血为大家整理出《盆底百科》系列科普,由浅入深,理论和实践治疗相结合,定期推出,敬请关注!

今天,接着上一次的分享(错过的朋友请戳):

盆底百科丨Q&A系列科普-001

盆底百科丨Q&A系列科普-002

盆底百科丨Q&A系列科普-003

盆底百科丨Q&A系列科普-004

盆底百科丨Q&A系列科普-005

盆底百科丨Q&A系列科普-006


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盆底常见问题解答”第七期,快来看看吧~




Q31




Q:急迫性尿失禁的定义?

A:据ICS的定义,有强烈的尿意,尿液又不能由意志控制而经尿道流出者,称为急迫性尿失禁。男女均可发生,女性高于男性。1997年Abrams统计,急迫性尿失禁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20~30岁为15%,40~50岁为16%,60~70岁为20%。

一般分为感觉急迫性尿失禁运动急迫性尿失禁:

感觉急迫性尿失禁指仅有急迫性尿失禁,而无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没有不稳定膀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膀胱炎症刺激,如各种膀胱炎、膀胱肿瘤的浸润、膀胱结石、膀胱异物、尿道综合征等。中年女性感觉急迫性尿失禁较常见。

运动急迫性尿失禁指尿失禁原发于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称为运动急迫性尿失禁。各种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统称为不稳定膀胱。虽然并非所有的不稳定膀胱均发生尿失禁,但运动急迫性尿失禁的原因与不稳定膀胱的原因完全相同,故运动急迫性尿失禁是不稳定膀胱的一种特殊的临床表现。见于膀胱以下尿路梗阻、神经系统疾病、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运动急迫性尿失禁。儿童及老人运动急迫性尿失禁较常见。





Q32




Q:如何诊断尿失禁?

A:通常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得出诊断:

泌尿检查:检查尿液标本是否有感染迹象、血液痕迹或其他异常;

排尿日记:连续记录每天喝多少水,什么时候排尿,产生多少尿量,是否有排尿冲动以及尿失禁的次数;

Post-void残留测量:将尿液排入测量容器。随后使用导管或超声检查膀胱残留尿量。膀胱中大量残留的尿液可能意味着尿道阻塞膀胱神经或肌肉有问题。






Q33




Q:盆底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有诊断价值吗?

A:盆底超声诊断尿失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通过记录Valsalva状态下,患者膀胱颈的移动度是否增加、膀胱颈内口的松弛扩张、尿道膀胱后角(膀胱三角区后壁、近端尿段之间形成的夹角)、膀胱颈旋转角情况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

盆底超声指标中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及膀胱颈旋转角是反映尿控系统的主要指标。相关研究显示,当患者尿道膀胱后角>115°时,尿道活动性增大,很容易形成尿道内口漏斗,从而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Q34




Q:为什么下尿路神经损伤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

A:下尿路神经支配的完整维持控尿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分别通过下腹神经和盆腔内脏神经传至膀胱和尿道。感觉传入纤维也通过这两种途径和阴部神经传入脊髓。

在神经系统完整时,排尿有赖于脑桥背内侧区Barrington核中的反射通路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脑桥是皮层下的较高级排尿中枢,分为排尿中枢 (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 PMC, M 区) 和储尿中枢 (pontine storage center, PSC, L区) , 与储尿有关的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T10~L2,其发出的神经冲动下传至腹下神经丛,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腹下神经下传冲动至膀胱尿道,兴奋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适度松弛膀胱,兴奋α肾上腺能受体收缩膀胱基底部和近端尿道以增加尿道阻力,维持控尿

膀胱和尿道壁内也有特有的内在神经系统,如自主神经在平滑肌细胞间形成致密丛,大多数神经为胆碱能神经,可刺激膀胱收缩。






Q35




Q:什么是暂时性尿失禁

A:某些饮料、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发挥类似利尿剂的作用——刺激膀胱,增加尿量。它们包括:酒精,咖啡因,碳酸饮料和苏打水,人造甜味剂,巧克力,辣椒,富含香料、糖或酸的食物,特别是柑橘类水果,心脏和血压有关药物,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以及大剂量维生素C。
也可能继发于特定疾病,例如:

尿路感染。感染会刺激膀胱,导致强烈的排尿冲动,有时甚至会出现尿失禁

便秘。直肠位于膀胱附近,受相同神经支配的数量比较多。直肠中坚硬,紧密的粪便会导致这些神经过度活跃,增加尿频。


欧亚迪斯征文大赛 — 全国女性整体康复治疗经验分享活动火热报名中,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活动细则及报名,奖励丰厚,快来参加吧!


建设女性健康服务平台

致力女性整体健康服务







长得好看的人都关注我了?

你呢?